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0351太原网

    生活
    兴趣
    便民
    其它
查看: 2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经每天挑担子去城里卖茶叶蛋,如今家门口的生意忙不过来,山村之变靠什么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289

帖子

9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23:3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艺术和人文的方式来实现乡村的 " 精神造富 "
上观新闻:公共艺术带动的地方重塑,不仅体现在城市,同样也给乡村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与城市相比,在乡村做公共艺术,有什么不同?
金江波:千万不要小看乡村。中国的乡村土地非常广阔,也留下了优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它既是承载了许多人乡愁的 " 家的味道 ",又是许多人向往的 " 诗与远方 "。用艺术和人文的方式来实现乡村的 " 精神造富 ",有着广阔的前景。
用公共艺术的特性营造乡村环境、介入当代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复兴,最实际的受益者就是当地村民,他们是地方重塑的真正受益者和传承者,也是实现地方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但在实际情况中,相当一部分属地居民的自觉意识还远未获得开发和解放,人们对艺术介入自我生活的现象抱持一种观望、谨慎或者 " 娱乐 " 的心态,这就需要参与者设计出一套成熟的方案和机制,来激发地方重塑的理想在当地居民心中实现自我生长。相比于城市居民,乡村居民对于 " 艺术即生活 " 的自觉意识还需唤醒和培养。
上观新闻:乡村不缺乏美,也不缺乏对美的追求,只是人们不知道如何把各个环节连通起来,让美与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致富的一种方式。
金江波:是的。近年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协同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等机构,主持实施的众多 " 美丽乡村计划 ",正是集合了高校的知识力量和人才优势,带动艺术家、设计师、创意工作者和年轻的艺术创客,长期为乡村的公共艺术计划提供社会知识服务。区别于普通规划院做的硬件规划、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工作,我们的文化艺术项目是由内及外、综合整治的系统。
以浙江玉环市山里村项目为例。2013 年前,山里村是一座非常传统的小山村,虽然已经没有多少居民,但是有非常好的生态资源。那里风景秀丽,站在山上眺望,还可以看到大海。2014 年我们到了那里,构想了创意提升村落业态的理念:" 到山里去看海,到山里去赏花 ",让创意的美与生态的美有机融合,把美还给那里的山村居民。我们构建了一个面向大海、依山而建的动漫花谷,把创意和卡通动漫元素的人物植入乡村中,发动乡邻们种植各式各样的花,使得每个季节都有特别的生态美,吸引人们去打卡留影,在那里体验慢生活、放空心灵。


渐渐地,一些热衷乡村文旅营造的团队机构也来到那里,开设了茶屋、民宿,形成了一种新的业态,也吸引了更多的当地村民回到村落,服务于乡间生活的打造。曾经,很多当地的中老年妇女不种田,每天挑着担子或推着三轮车到山下的城市边际摆摊,卖豆腐干、茶叶蛋营生。现在,她们不需要下山就可以营业,因为每周有很多游客到山里游玩,光是矿泉水就可以卖掉成百上千瓶。后来,还有人开了书店、咖啡屋、特色小吃店,让这个小村落变成了网红打卡点。以这样的创意方式重塑乡村,构成自我有机生长的模式,才是符合当地老百姓发展需求的乡村业态。


非遗传承人不仅要把技艺传承下来,还要学会 " 讲故事 "
上观新闻:您曾多次提出,在乡村,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介,更有利于建立与当地群众的情感联系,并且激发他们的自我能动性、发挥主体作用。非遗的价值众人皆知,但问题在于,许多非遗与现在人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一些人甚至觉得,非遗就是应该进博物馆的。怎样拉近距离,让传统手工艺融入当代生活、服务当代生活?
金江波: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遗产相比,关键在于人的参与和传习。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既关乎文明复兴,也关乎民族精神的文化振兴,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成为地方区域的社会与民众走向生活富裕的有机载体。当下的非遗传承人面临重大机遇,也有一定的挑战,他们不仅要把技艺传承下来,还要学会 " 讲故事 ",要用创意的方式让社会看到非遗技艺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
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乡村参观时,我对当地人 " 讲故事 " 的能力赞叹不已。不管是稻米、茶叶还是糖,那里的人能够把每一种产品都讲得非常细致,从历史人文到自然地理,从原料选择到生产环节,都有据可循、有亮点抓人眼球。到了商店一看,每件商品的包装设计精美,摆放也很有品位和格调,还没等回过神来,往往已经刷卡购买了一大堆。可以说,游客的购买力度和商家的想象力、创意策划与设计制作能力都是成正比的。
如今,我们要让非遗这种千百年来仍然 " 活 " 着的生活方式得到真正的传承,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此前,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共同推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第一批承办单位,迄今为止,已经为 1000 余名非遗传承人开展了研修研习培训。我们把青海果洛、四川阿坝、贵州遵义、新疆哈密等地少数民族的非遗传承人请到上海参加研修计划。我们提倡 " 活态传承、活性发展、活力再现 " 的理念,带领他们游览上海的城市街区、美术馆、博物馆、创意街区,用国际时尚元素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对当代生活美的向往。同时,通过跨界合作、资源协同,帮助他们一起讲好创业、创富故事。


上观新闻:这样的交流和学习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是否有年轻的非遗传承人运用智慧与创造力,给人们带来惊喜?
金江波:确实有惊喜。比如,"90 后 " 羌族姑娘张居悦,她来参加了非遗研修之后,学习了创意设计的思维和方法,也学习了文创融合的一系列管理模式。
羌绣大多为手工刺绣,是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羌绣服装绣一件通常要花费几个月,主要用于逢年过节举行仪式的时候穿。基于游牧的生活方式,绣得厚才可以防寒保暖;色彩鲜艳是为了传递信息,方便远距离识别。显然,他们的传统民族服饰并不那么适合现代生活。
研修中,我们通过创意提升,提出可以将羌绣与文创系列产品结合起来,例如制作手机壳、平板电脑包、手提电脑包、领带等,让羌绣融入现代生活。我们也引导张居悦将羌绣中的花朵图案提取出来,绣在牛仔裤上,并且帮助她跟腾讯公益计划合作,开展了 " 一个口袋一朵羌绣花 " 的公益计划。参与公益计划的人把牛仔裤寄到阿坝州绣娘合作社,请她们在口袋上完成绣花,经过 3 个月的时间,绣娘们完成了七八万条牛仔裤的绣花工作,收益全归绣娘所有。类似这样的一些项目之后,张居悦更加坚定了信念,要用有创意的方式把民族的手工艺传承下来。后来,她的故事得到央视报道,受到网络关注,并在政府的扶持下创立了羌绣文创品牌,还开了羌绣民宿。我们去回访时,发现民宿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并且内部装饰都运用了羌绣元素,很有韵味。
文创不仅是产业兴旺的重要组成,更体现在有温度与暖人心的生活日常
上观新闻: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韩国首尔等创意之都,因其浓厚的创意和设计氛围,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人才,这种聚合效应为城市带来了持续的活力与发展动力。去年底,您当选新一任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对于上海未来如何培养、吸引更多创意人才,您有何观察与思考?
金江波:创意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对于创意产业发展而言,如何培养出有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意人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对文创产业的整体认识和定位,首先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模式。在有的人看来,文创是 " 高大上 " 的,事实上,文创不仅是产业升级迭代的新经济的增长点,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充分调动人们的参与热情,实现文创的 " 生活化 ",才能真正实现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在一些文创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并没有将文创看作一种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 " 生意 "。相比之下,他们认为文创产业更重要的是对创意文化的积累和应用,并由此提升生活的品质。这种认识使得这些地方的创意产业具有强烈的亲民性,群众普遍具有创意潜力和热情,积极参与文创产业,消费文创内容与产品。
就上海高校文创人才培养情况而言,目前的培养模式脱胎于传统计划体制,沿用传统教学评估指标,较难突破学科设置和专业壁垒,与实际文创人才培养特点和需求难以匹配。兼具文创、数字、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难觅,文创教育难以形成跨越式发展。
合适的 " 土壤 " 关乎人才的成长,也决定着人才的去与留。文创人才普遍注意到近年来不断加大的文创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但与此同时,文创人才更期待上海这座具有文化多样性、多歧性、包容性的城市,有更多对新思想的接纳、对新办法的认可、对新探索的宽容,期盼着更加主动地参与城市发展。
另外,我们要充分借助上海国际化都市的地缘优势与平台作用,把上海的创意设计品牌的高度与维度在国际业界拓展得更加响亮,我们将持续以协会的资源与力量,继续举办好以学术号召力为先的 " 上海艺术设计大展 ",努力为上海的创意设计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提升品牌美誉度服务。为在上海这座以 " 国际设计之都 " 为称号的城市中工作与生活的创意设计人才提供向世界展现他们成就的舞台。
上观新闻:具体有哪些建议和对策?
金江波:提升文创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可以从优化教育模式做起。
放眼世界,很多创意人才并不一定是科班出身。有很多创意的迸发得益于从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当在普教阶段加强美育教育,探索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和艺术人文经验,更能培养创意多元、欣赏差异、尊重包容的价值观的课程项目,唤起学生对生活环境、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的重视、关注与再发现,带给学生创新、转化、融合生活环境的能力。通过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锻造,一方面可以培养创意能力,另一方面培育创意消费人群,在根本上用 " 创意创造价值 "。
在高教领域,可以进一步改变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模式,通过艺术的启蒙与知识培育,注重创造力培养,以艺术创造为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组成,把创意生产作为 " 绿色、生态与可持续 " 的原动力来推动经济与社会进步。疫情的影响,加速与加剧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数字化世界,结合上海数字之都建设与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目标,强化 " 互联网 +" 与 "AI+" 的教育思维,着力培养具有与 AI 协同能力的、融合文化与科学的交叉型文创人才,探索科艺融合下的人工智能艺术、社会创新设计等新兴学科专业。同时,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跨域合作,让大学生可申请加入孵化基地内的中小微企业,将个人所学知识与技术应用通过企业接受市场化实战性的训练和检验。
此外,对于一些有 " 转会 " 到上海发展意向的创意人才,上海应该忧其所忧,比如做好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可依托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优势,大力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尤其是做好 " 互联网 +" 形态下的数字版权保护工作,营造健康版权生态。同时,更多注重事中或事后监管,通过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拓宽社会参与监管的渠道,对激发文创人才主动性、增强文创主体活力、维护市场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金江波
生于浙江省玉环市。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 PACC ) 执行主任。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吴越 文字编辑:吴越
图片均受访者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351太原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