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0351太原网

    生活
    兴趣
    便民
    其它
查看: 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它不争名不争利,平均1天转化3项技术?

[复制链接]

253

主题

253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1 15:2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将筹建大学的消息引发关注。江苏省产研院国内合作部副主任庄韦告诉记者,目前大学正在筹划阶段,下一步将加紧与南京的对接推进。根据初步设想,产研院大学将采取校内校外 " 双导师 "、高校院所 " 双学位 "、企业院所 " 双激励 " 等新机制,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上率先突破,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布局,形成 " 学为产所需、产为学所依 " 的融合创新优势。
一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何要办大学?它本就是一个 " 四不像 ",既非政府机构,又非事业单位;既非高校院所,也非成果转化中心。自 2013 年 12 月成立起,江苏省产研院就立志,既能做高校不擅长做的事儿,又能做企业做不了的事儿。这样一家 " 奇葩 " 研究院,在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上有何优势?
不争名不争利,那争什么?
记者常听说 " 老板与老师擦肩而过 "。几年前,江苏擎天信息科技集团开发一款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软件,在关键算法上多方求助无果,只得买了国外技术,后来负责人偶然得知,江苏有专家 3 年前便已突破相关技术。长三角大批企业有科创需求,可大多数企业主找不到 " 门当户对 " 的专家教授,有时候貌似找到了,坐下来一细聊,互相有种 " 鸡同鸭讲 " 的尴尬;另一头,高校密集、科研实力强的长三角地区,不少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纸变不成钱 " ……科技与经济 " 两张皮 ",是个老大难问题。
借鉴国外经验,江苏省产研院在体制上做了创新:产研院在江苏省政府组建的理事会领导下工作,不隶属任何部门;院本部不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主要负责科技资源引进、专业研究所建设、重大研发项目组织等;政府不插手具体科研活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长久以来,从科研到技术转化环节,高校院所不愿做,单个企业做不了,这一艰难过程被喻为 " 死亡之谷 "。江苏省产研院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聚焦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向企业转移。
有一个案例被津津乐道。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关于全光纤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相关研究,早有成果,但少人问津,一纸专利在所里尘封了十几年。主要原因是科技成果企业无法消化,高校院所又无多余精力再做成果转化。2013 年,上海光机所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设立激光所,初始定位就是承接母所原始科技成果的 " 二次开发 "。成立之后,激光所以 300 万元的价格从上海光机所买断原始技术所有权,进行了产业化研制,孵化成立牧镭科技公司,公司将该技术在青海投入使用后,风机发电量提高了 3%。该雷达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风电、航空、气象等领域,牧镭科技估值达 5 亿元。


全光纤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海沙尔 摄
2015 年,激光所成为首批 8 家加盟江苏省产研院的专业研究所之一。这些年,类似的专业研究所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9 月,江苏省产研院已在先进材料、能源环保、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五大领域布局建设了 55 家专业研究所。激光所有了名气,工程师们就经常接到 " 科研订单 ",他们不做基础研究,也不做大规模生产,只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研发服务。企业愿意 " 买单 ",科创需求才是真需求。
聚焦 " 合同科研 " 有什么优势?
产研院成立 6 年多来,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逐渐探索出了一套 " 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 " 的新模式。在业内,这种以市场化机制运作,从事企业研发服务外包的模式被称为 " 合同科研 "。即由企业等技术需求方来出题,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商定合同的模式进行双方的合作协同,最终双方共享研发成果。
在某种程度上,合同科研有点类似于兴盛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 星期日工程师 " 的工作机制,它曾为那个年代长三角地区的科技资源要素流动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相比之下,合同科研不仅确立了技术供需双方在交易中的对等关系,方案也更加灵活,可以约定科研成果归属,以及失败风险和减损方案——国外比较成熟的案例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该协会每年为 3000 多企业客户完成约 1 万项科研开发项目,年经费逾 21 亿欧元,大部分科研任务都采取合同科研模式完成。客户享有弗劳恩霍夫协会各研究所的研发科技积累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的服务,通过研究所的多学科合作,可直接、迅速地得到为其 " 量身定做 " 的解决方案和成果。反过来,企业又为协会的科研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江苏产业创新发展馆内展出多家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能源材料、工业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产业领域。 海沙尔 摄
合同科研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并不久。邱洪波在浙江创办了一家民营应用技术研究院,专注产学研领域研究多年,他告诉记者,江苏省产研院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对合同科研模式的本土化和推广做了先导性的探索。" 纵观全国,江苏省产研院可能是目前唯一将各种专业的经营性的科研院所整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运营的,强大的科研实力是推广合同科研的基础条件。" 邱洪波说。
过去,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外包合同研发并不了解,一般只会选择在已有的技术研发上耗时耗力,不慎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而在合同科研模式的加持下,中小企业享受更完善的科技服务,不仅是信息对接,更能参与科研,发现并解决问题。更关键的是,科研服务的形式更加灵活,价格也相对合理。以往企业出钱请专家,若研发失败则 " 不退不赔 ",现在则可以将项目分解,不仅做研究预判,还可以 " 分期付款 ",降低风险。
1 天转化 3 项技术,活力何在?
研发成果市场买单,科研团队更有动力。激光所一位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不看重论文、年龄、学历,也不必花大量时间填表,主要看为产业贡献了多少,科技成果大头归研发团队。
江苏省产研院在管理运行机制、资金使用方式、用人激励机制上不断探索,让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以前不少政策,着力点在提高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未必把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交给科技人员;一些科技人员投身创业,公司通常由原单位或领衔专家控股。江苏省产研院把研发团队绝对控股作为构建专业研究所的门槛,地方政府出 " 大钱 ",产研院出 " 小钱 ",研发团队虽然只出 " 零钱 ",但技术为王,绝对控股。三方以现金出资方式设立运营公司,团队持股最高可达 70%。同时," 合同科研 " 和孵化企业被当作考核研究所的硬指标,不合格就淘汰。在这样的指挥棒下,从成立至今,江苏省产研院已累计衍生孵化 800 多家科技型企业,转化 4500 多项科技成果,服务企业超过 15000 家,平均 1 天转化 3 项技术。
长三角企业循着创新的气味纷纷找来,组建混合团队,开展灵活合作。比如,江苏省产研院联合徐工集团、沙钢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先进冶金技术研究所;还比如,江苏省产研院与民营企业江苏隆达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大规格细晶棒材原料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难题。类似做法能有效解决国有企业 " 留人难 "、民营企业 " 引人难 " 问题。同时,江苏省产研院搭建起国内企业与国际人才和资源的桥梁。比如在环保领域,产研院对接伯明翰大学,与南京科润合作,为企业提供石墨烯纳米颗粒润滑添加剂和熔炼假电极自动焊接设备的技术方案。除了共建研究所之外,江苏省产研院于 2018 年推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由行业龙头企业提出技术需求,产研院培育组建研发团队,与大全、鱼跃、法尔胜等企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目前,产研院与江苏省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共建了 90 余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企业累计超过 10000 家。 海沙尔 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路怎么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江苏省产研院,专家很少被称为 " 专家 ",而是被叫作 " 项目经理 "。
目前产研院累计已聘请产业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 142 人,引进研究员 131 位,集聚近 1000 名高层次人才。
2016 年,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先进制造所原常务副所长骆敏舟离开体制,加入江苏省产研院的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担任项目经理,聚焦虚拟工厂的设计、高端装备的研制与可制造执行系统的开发。成立至今,研究所与多家长三角企业签订了 30 多项横向研发合同,比如与杭州余杭友联矿山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 " 多功能液压碎石机械手 " 项目、与上海西邦电气有限公司合作的 " 激光清障云台 " 项目。目前已开发出 10 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开发了 10 多个新技术和新产品,包括协作机器人、穿刺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低速无人清扫车、智能化护理床等。今年上半年,该研究所中标上海 " 基于北斗高精度的绿色出行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及产业化 " 项目。
人才始终是创新的第一要素。今年 8 月,在长三角高校先进材料创新发展大会上,江苏省产研院与河海大学、同济大学等 6 所高校集中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至此,江苏省产研院已与全国近 50 家知名高校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随着江苏省产研院大学的谋划筹建,产研院还将持续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发力。有专家建议,未来江苏省产研院大学的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等模式,尤其应关注为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在实用研究领域中进修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院校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融合度。
邱洪波认为,产研院可以发挥 " 抽水机 " 的功能,快速地将产业的需求和产业的动态整合分析、提取输送,带给长三角各地的科研院所,或许能推动区域内科创资源的 " 精准滴灌 "。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朱凌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351太原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